随着宝宝越来越大,给爹妈自带的物理伤害技能也越来越强。比如说,哪个当妈的,没吃过娃的小巴掌?!
可能妈妈正抱着宝宝在怀里逗着玩儿呢,娃的一巴掌就糊脸上,小手一伸一抓,薅住了本来就不多的头发……越制止,小家伙儿反而越起劲。
一次两次觉着娃很可爱,次数多了,不免泛起了嘀咕:这么小就打人,有暴力倾向,不制止以后还得了!
稍安勿躁,婴儿打人≠攻击行为

首先咱们先明确一点,小婴儿啪啪啪打大人脸,并不是一种攻击行为,更不意味着宝宝有暴力倾向。相反,这是婴儿探索认知世界的方式。
2~6个月的宝宝,在玩玩具时会试探性的触摸玩具,这时期宝宝动作还很温柔;
到了1岁左右,宝宝的动作从摸变成抓,甚至是摔、打、捏,这些行为在爸妈眼里就是“暴力”,就是不爱惜玩具,脾气暴躁。
其实这在宝宝的世界里,不管是去轻轻地去碰,还是去摸,甚至是看起来比较粗暴的抓和打,都是他们「触摸」物体的方式。
“打脸”背后隐藏着的“婴儿心理学”
对于妈妈来说可能难以理解“明明就是打啊,怎么是摸呢?”
因为在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大脑发育还不是很完全,即使“触摸”这个简单的动作,对于婴儿也是巨大挑战,完成率并不是很高。
要知道完成一个触摸动作,不仅需要触觉、视觉的发育,更需要去借助手部、甚至身体肌肉群的协调。而当精细动作、大动作都没有发育好的时候,小婴儿是无法控制自己的力度和速度。
所以,你会发现,宝宝在打你脸的时候,他在笑,并且处于兴奋状态。他本意其实是:来~我想摸摸你~
被打脸后该怎么办呵斥还是严厉制止
很多人在宝宝打你的时候会笑一下,然后表示:宝宝不要打人哦,会疼。但是,你的话宝宝可能还小不能听懂。你这个时候笑,在宝宝的眼里可能是说明做得对。然而,下次宝宝还是会动手打你的。
首先,应当进行“冷处理”。当宝宝动手打你时,可以马上停止手上的任何动作立刻冷下脸来,之后看宝宝的反应。很多情况下,宝宝也会停止他的行为,来观察你之后的动作,毕竟这个时候的你应该表现得很生气了。
另外,还可以用玩具分散注意力。选择一些有声音和音乐的玩具更合适,因为这些玩具更容易分散开宝宝的注意力。在宝宝打人的时候,看到了玩具,很可能宝宝就会放弃打人而是去拿玩具。
最后, 宝宝抬手的时候还可以主动和宝宝击掌。除了用玩具转移注意力,还可以和宝宝进行击掌。在以后,无论是宝宝还是家长再伸出手的时候另一方都会养成习惯,完成击掌的动作,这样无意间,宝宝还学会了击掌。
宝宝还小,很多事情他并不知道深浅,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宝宝的行为。不要只是觉得宝宝打人是不好的行为,这是一种小宝宝独有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爱意。或者宝宝是在探索世界,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认识周围的人、周围的世界。
宝爸宝妈们也大可以放心,随着宝宝的成长,逐渐会用语言表达自己情感,大动作发育也变更好的时候,打脸行为也就会慢慢消失啦~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旨在普及科普常识,不作为疾病诊治依据,如果身体有不适或疾病,建议及时到专业医院就诊!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