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宝宝出生后在医院的那几天就遇上新生儿黄疸,而一些新手妈妈尚未体验到初为人母的快乐,就开始为宝宝着急和担心,不知道该怎么办!
今天佳佳就带大家多了解一些新生儿黄疸的知识。
一、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黄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在大多数情况下,生理性黄疸是不用担心的。但是,对于病理性黄疸,如果宝宝的胆红素水平太高并持续增高,就会发展成为核黄疸(也叫胆红素脑病),导致宝宝耳聋,发育迟缓或出现脑性瘫痪,甚至会死亡。
二、造成黄疸的几种原因
1、红血球破坏过多
胆红素是红血球被破坏的代谢产物,间接型的黄疸是由于红血球被破坏过多,使体内胆红素太高。
2、肝脏胆道发育不完全
直接型的胆红素主要是肝脏胆道的问题,新生儿的肝脏功能还没发育完全,胆红素经肝脏排泄出来,代谢来不及也会造成黄疸。
3、溶血性问题
黄疸也可能由于在妈妈怀孕的时侯,抗体由胎盘传到宝宝身上,宝宝就可能会造成溶血问题(妈妈与宝宝的血型不合)。
当然也有可能以上三者原因均有,这需要由医生来判断比较好。
4、母乳喂养
专家认为要把其他造成黄疸原因都排除,才能是因为母乳造成黄疸。由于前1个星期的黄疸,有可能是因为喂食不足所导致脱水,但至今还没有因母乳性黄疸产生脑病变报告的文献。
母乳所产生的黄疸,大约会在1~3个月内完全消失。
三、如何判断宝宝得了黄疸?
轻度黄染: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仅仅面部出现黄染。
中度黄染:躯干部用手指将皮肤按压后抬起,观察皮肤黄染的情况,躯干部皮肤出现黄染。
重度黄染: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现黄染。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四、如何区分生理与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的特点 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在生后2~3天起出现并逐渐加深,在第4~6天为高峰,第2周开始黄疸逐渐减轻。
黄疸出现过早,足月儿在生后24小时以内,早产儿在48小时以内出现黄疸。
黄疸有一定限度,其颜色不会呈金黄色。黄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无明显的黄疸。
若抽血测定胆红素,足月儿在黄疸高峰期不超过12 mg/dL,早产儿不超过15 mg/dL。
黄疸程度较重,血清胆红素超过同日龄正常儿平均值,或每日上升幅度超过85.5μmol/L(5mg/dl)。
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第2周末基本上消退,早产儿黄疸一般在第3周内消退。
黄疸进展快,即在一天内加深很多,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以上,早产儿超过3周)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
小儿体温正常,食欲好,体重渐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黄疸伴有其它临床症状,或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25.7μmol/L(1.5mg/dl)。
五、生理性黄疸如何护理
1、喝白开水
每天早晚可以给宝宝喂白开水,让宝宝能够在排尿的同时排掉体内的黄疸。如果宝宝是喝配方奶粉的话,应在两餐之间要加喂水。
2、喝葡萄糖
发现新生儿黄疸指数很高的时候,可以给宝宝喝点儿葡萄糖水,把葡萄糖加入水中,喂给宝宝喝就可以了。
3、晒太阳
每天早上10点左右,阳光不是很厉害的时候,可以给宝宝晒太阳,要尽量多的晒到孩子的皮肤,但要保护宝宝的眼睛,不要晒到。另外,还要注意给宝宝做好保暖工作,不要因晒太阳而吹风受凉了。
4、停止母乳
以上方法都不管用,而胆红素指数超过20mg/dL,那就要停止喂养母乳2-3天,改用婴儿奶粉辅助。如果在48小时之内黄疸改善后再重新喂食母乳。
六、病理性黄疸如何治疗
上述大多数生理性黄疸都不需要治疗。如果是病理性黄疸就需要治疗了,光照疗法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具体方法是让宝宝脱光衣服,躺在婴儿床里(眼睛需要遮蔽),放在蓝色的荧光灯下照射。这种方法通常可以缓解黄疸,因为紫外光能把胆红素转变成一种更容易通过宝宝的尿液排出体外的东西。
光照疗法通常十分有效,但如果宝宝的黄疸比较严重,或者经过光照疗法后胆红素水平仍持续升高,宝宝就需要进行换血疗法。
结语:总的来说,新生儿黄疸发病率高,虽然自愈率高,但如果不够重视,黄疸严重者对新生宝宝往往带来的是不可逆的神经损伤甚至胆红素脑病。
因此,再次呼吁各位家长:当发现宝宝出现黄疸现象时,不要掉以轻心,应实时关注黄染程度,黄疸持续时间等因素,必要时及时就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