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近视的孩子真是越来越多。据了解,我国青少年近视率现在已经高居世界第一。有数据显示,近视儿童的年龄正在逐渐降低,小学生近视比例就高达45.7%!
视力不好是种什么样的体验,问问身边戴眼镜的人就知道:五米以外模糊一片,十米以外六亲不认,五十米以外人畜不分……
因此,保护孩子的视力刻不容缓,必须从小抓起!那应该从何处下手,佳佳告诉你!
新生儿多久能看到东西?
视力是指眼睛能够辨别物体的大小、颜色和立体感觉的能力。
新生宝宝出生之后就具备了视力,只是这个时候宝宝的视力很差,只有20厘米左右,视野也只有45度左右。
由于他们的眼球发育尚不健全,眼的构造和视神经还不是很成熟。同时,新生儿大脑发育得还不完善,没有能力对进入他们眼睛的信息进行处理。所以,他们眼睛中的世界模糊而混沌。
随着宝宝的眼球、视神经和大脑的不断发育,他们看到的景物会越来越清楚,视野也会不断扩大,在出生6-8个月后,宝宝眼中的世界,就基本和成人一样了。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不起眼的小习惯损害着宝宝的视力健康,很多家长并未察觉。
1.睡觉开灯
有些宝宝经常半夜醒来,很多家长为了方便照看宝宝,因此喜欢开着灯睡觉。事实上,晚上睡觉不关灯,家家认为不仅不利于宝宝的视觉发育,持续的灯光照射还会损害宝宝的视力,造成宝宝作息节奏紊乱,导致宝宝眼周神经和肌肉持续紧绷。因此建议宝宝睡着后应关掉灯。
如果一定要开灯,请务必注意灯光是否柔和,不可太亮太刺眼,更不可放在宝宝床头或直射宝宝的眼睛。另外,当宝宝半夜醒来哭闹时,建议开小夜灯即可,不要马上开大灯。
2.在床头挂玩具
有些家长喜欢在宝宝床头挂玩具,这些玩具有些颜色过于鲜艳,容易造成宝宝眼部疲劳,从而影响到眼部协调能力,宝宝长时间的观看,容易形成聚焦(类似斗鸡眼)、斜视等情况,时间长了容易影响到宝宝正常的眼位。
如果你有喜欢挂床头玩具的习惯,建议在宝宝3岁视力发育完善时,做个眼部测验,发现问题早干预,早治疗。
3.没关注宝宝眼睛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家宝宝的眼睛总有分泌黄色液体、泪水增多、眼睑结膜充血等情况的时候,及时带他去医院看看,看是否患了结膜炎。因为结膜炎一般不容易自愈,如果耽误时间太久反而会影响宝宝的视力发育。因此,如果宝宝患了结膜炎,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护理。
4.洗澡开浴霸
为了避免宝宝着凉,有些家长会在宝宝洗澡的时候开浴霸来保持室内温度,殊不知宝宝自己会盯着光源看,此时浴霸灯的强光会穿过角膜和晶状体,对宝宝的视网膜造成伤害。
因此,建议家长如果要使用浴霸的话,可以在宝宝洗澡前就预热好,在宝宝洗澡时就可以关掉了。
5.过早接触电子产品
如今手机、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当家长面对宝宝哭闹时,经常会使出绝招——看电视、玩手机、电脑等,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宝宝3岁以内,视力还未发育完善,过早让宝宝接触电子产品,容易导致宝宝视力发育急剧下降。
建议家长不要让3岁以内的宝宝接触电子产品,应该多陪陪孩子,可以看书、玩耍、玩积木等亲子类活动。
3-6岁的孩子可以看电视,但时间应该控制在半小时以内,7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慢慢开始接触各类电子产品,但家家建议家长应管控好观看内容和使用时间。
6.拍照时使用闪光灯
面对宝宝可爱的模样,很多家长总是忍不住想给宝宝拍照留念,开启了闪光灯。然而刚出生的宝宝视觉系统十分脆弱,如果这时候让强光直射宝宝的眼睛,难免会给宝宝造成难以察觉的视觉损害。
关于宝宝的视力,除了要注意以上这几件事之外,家家建议家长们可以在这四个时期锻炼宝宝的视觉发育。
0-6个月黑白期:可以在宝宝眼前20-38厘米处放一些具有黑白对比色的玩具;
6-12个月色彩期:多让宝宝看一些颜色对比鲜明的图像和玩具;
1-3岁立体期:给孩子准备一些插接式积木、镶嵌式的3d玩具,引导宝宝视觉从二维向三维转化,激发想象力;
3-6岁空间期:通过走迷宫、识别各种标志、各国国旗、学地图、找不同等游戏,锻炼孩子判断物体大小、上下、内外、前后、远近等空间概念。
END
本文内容旨在普及科普常识,不作为疾病诊治依据,如果身体有不适或疾病,建议及时到专业医院就诊!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