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吃草莓的季节啦~然而,随着草莓上市,关于它的流言又多了起来~比如:
“草莓连续三年成为“最脏蔬果”榜首”
“草莓是反季节的水果,不能吃!”
“草莓里激素多、农药多,还是不要给小孩吃”
大家对草莓的成见很深,那么冬季里的草莓,究竟能不能给孩子吃呢?可能你不知道这几件事情。
真相:
种在大棚里的草莓,确实会喷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叫植物激素)来促进落果、成熟,但这并不是公众所认为的“激素”。
这种激素能调控植物开花结果、生熟衰老、休眠萌发,是一种生长调节剂。
实际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量非常微小,并且只对植物起作用,对人体是没有影响的哦!那些说吃了草莓会导致宝宝性早熟的人,可能是把自己当成了一株植物了吧......
有一些家长发现清洗草莓的时候水变成红色,误以为是给草莓所使用的植物激素造成的。其实,这是草莓中含有的天然色素溶于水而造成的“褪色”。
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副理事长、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姜卓俊表示,网上盛传的“激素草莓辨别法”并不科学,属于个人主观臆测。
市场上的草莓越来越大,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品种好了,另外就是近年来普遍推广了疏花疏果等科学种植技术。
如果买的草莓个头大又红,不用太担心,清洗干净后就可以吃了。
除了草莓,还有哪些食物本来很健康,却“夭折“于长辈们的朋友圈呢?
给宝宝吃豆腐,会导致性早熟
有的媒体说,豆制品里面含有一种类雌激素「大豆异黄酮」,可能导致婴幼儿性早熟。
真相:
类雌激素并不等同于人体的雌激素,只是因为和雌激素中的雌二醇结构相似而被称为植物雌激素,而且在豆制品中含量也十分有限。
像是近视一样,孩子性早熟也分为真、假性。
真性性早熟可能是颅内感染、外伤或肿瘤引起的,也可能是找不到任何原因的所谓「特发性的中枢型性早熟」;
假性性早熟的病因也很多,比如说卵巢和睾丸长了肿瘤,刺激身体分泌性激素,导致过早发育。
所以如果孩子出现性早熟问题,先要尽快去医院排除器质性病变。
豆制品不好的地方在于孩子吃多了容易胀气,因为含有一定的低聚糖。
但它本身是植物来源的优质蛋白,很适合宝宝食用,适量即可。
要吃就要吃土鸡蛋?
一颗土鸡蛋的营养价值顶十颗洋鸡蛋。
真相:
洋鸡蛋:养殖场或养殖专业户用合成饲料养的鸡所下的蛋。
土鸡蛋:农家散养的鸡所下的蛋。
哪种蛋更有营养呢?我们通过对洋鸡蛋(白皮、红皮)和土鸡蛋部分营养成分对照表来看一下。
土鸡蛋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胆固醇、钙、锌、铜含量略高一些,而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2、硒等略少一些。
因此,两种鸡蛋营养价值相差并不大。
宝宝要吃得健康没错,但别过分轻信所谓「健康因素」,还是要擦亮眼睛呀~
申明:本文内容旨在普及科普常识,不作为疾病诊治依据,如果身体有不适或疾病,建议及时到专业医院就诊!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