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说到“饥饿”、“营养不良”,大家可能觉得很遥远的事情,感觉这些只有在物质极度缺乏的年代才会经历。
以前的孩子是有啥吃啥,现在的孩子是想吃啥就有啥!怎么会饥饿?怎么会营养不良?然而事实上,不少的孩子正在经历“隐性饥饿”。
什么是隐性饥饿
也许很多家长还没有听说过隐性饥饿。其实当身体面临另外一种“饥饿”时,也会发出相应提示信号,但由于不易察觉而经常被忽视,直至身体出现各种异常。这种由微量营养素缺乏导致的身体异常十分隐匿,故我们称之为“隐性饥饿”。
世界卫生组织把“隐性饥饿”定义为营养素摄入不足和营养失衡,即吃东西吃的营养不够均衡,这个吃得多、那个吃得少,导致体内缺乏某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矿物质,都可能会出现隐性饥饿的情况。
由于很多家长给宝宝吃饭只注重吃想吃的,吃饱了就好。往往忽略了营养的搭配与平衡,所以才会出现“隐性饥饿”。
你以为宝宝已经吃饱了,但是,隐性饥饿不是“饥”或“饱”方面的感觉,所以通常很难被发觉,但其危害却不容忽视。
隐性饥饿有什么危害
01 宝宝的生长发育落后
宝宝生长发育落后包括宝宝的身高、体重甚至头围长期不达标,如宝宝看起来又瘦又小,如果头围不达标大脑的发育可能会受到影响,所以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
02 宝宝的运动发育落后
有些孩子吃得胖胖的,体重、身高都可以,可是就是不愿意运动,一动就觉得累,天天都呆在家里,家长以为可能是孩子懒得动,可是去康复科、保健科做评估,却发现宝宝的运动评分以及其他评分都比较低。
03 微量元素缺乏,造成相应疾病
这里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缺锌:不仅会引起食欲不振、毛发稀疏且发黄、精神萎靡且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记忆力差,还会因为抵抗力低而经常生病,甚至出现多动症、夜盲症、发育迟缓等病症。
铁缺乏:容易造成宝宝贫血,容易出现头晕、头痛、面色苍白、疲倦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烦躁等症状,长期缺铁会导致免疫力低下,生长发育落后。
钙缺乏:首先是多汗,睡眠之后出现头部出汗,从而使头颅摩擦枕头,导致出现枕秃的现象。还会表现为精神烦躁,睡不好、容易惊醒症状,严重的会导致颅骨、胸骨及四肢骨骼改变,表现为驼背、鸡胸、串珠肋等,最终导致佝偻病。
家长们肯定很纳闷儿,一日三餐有鱼有肉有奶有蛋,下午茶还整个大苹果,怎么就缺少营养“隐性饥饿”了?
引起隐性饥饿的原因?
其实很简单
事实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宝宝无法从食物中获取发育所需的微量营养素。
主要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挑食、厌食
约有70%以上的“隐性饥饿”都是由于宝宝挑食、厌食造成的。
宝宝的食谱不正确
中国餐食以植食性食物为主,尽管微量营养素含量丰富,但吸收和利用率并不高,另外,过多摄入精加工食品也会造成某种特定的营养素缺乏。
“求”大于“供”
在生长发育阶段,宝宝对营养素需求量大,但食物中供给不足,或者是宝宝自身肠道原因导致吸收率不高,都会造成“隐性饥饿”。
另外一个就是,我们所吃的食物本身所含营养元素就不够,这主要是受自然环境恶劣变化等影响。
如2009年的菠菜与1963年相比,维C含量竟然下降了70%。
6个月以内宝宝
6-12个月宝宝
1-2岁宝宝
3岁以上宝宝
如何矫正隐性饥饿?
膳食平衡,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
“均衡膳食”是健康的前提,因此宝贝的日常饮食里必须要包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七大营养素,且质量要优良,比例要恰当。其次,“合理营养”是核心。一些食物虽然可口,但并没什么营养,应该让孩子少吃。
三餐合理,规律进餐,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儿童消化能力有限,一日三餐时间应相对固定,每天要吃早餐,且应营养充足,午餐和晚餐做到营养均衡,少在外就餐。
足量喝水,合理选择饮食,不喝含糖饮料
吃零食的量以不影响正餐为宜,两餐之间可吃少量零食,吃饭前后30分钟、睡觉前半小时不宜吃零食;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做零食,比如新鲜果蔬、坚果等;孩子要充足饮水,首选白开水,不喝含糖饮料,禁止饮酒。
不偏食节食,不暴饮暴食,保持适宜体重增长
家长应早发现、早纠正儿童偏食、挑食行为,还要督促孩子避免暴饮暴食,减缓进食速度;有些青春期女生为追求苗条盲目节食,家长要加强引导,树立正确的体型认知;已超重、肥胖的儿童,在保证生长发育的前提下,应调整膳食结构,控制总能量,增加运动频率。
儿童处于不同年龄段,需要分阶段补充各种营养。
■ 0至6个月的婴儿:应坚持纯母乳喂养,适当补充维生素D及维生素K;
■ 7至24个月龄的婴幼儿:在母乳喂养基础上,科学添加辅食,不强迫进食,并建议从含铁丰富的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步多样;
■ 2岁至6岁儿童:应保证足量食物摄入,并做到平衡膳食,每天饮奶及足量水;
■ 6至17岁学龄儿童:要三餐合理、不偏食、贪食,保证钙、铁及维生素摄入,并保持适量体重增长。
吃得饱不代表吃得好!粑粑麻麻们平时一定要注意宝宝的饮食均衡哦~
* 图文源自网络,侵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