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不尿床”在家长们的心目中变得特别重要,似乎越早脱掉纸尿裤,就越是值得骄傲的事,越晚就越“丢人”。可是你们却忘记了,“自主如厕”是到了一定年龄就一定会具备的能力,跟说话、走路一样,迟早都会,不同宝宝发育有早有晚,非常正常。
01 年龄不能作为自主如厕的硬性指标
美国儿科学会明确表示:年龄并不能作为自主如厕的硬性指标。研究表明:“自主如厕训练完成的平均年龄为2岁半,而因为个体差异化,这个年龄上下浮动时间不等。换句话说,因为个体差异,两岁半只是个大概年龄标准,并不适合每一个孩子。
育儿路上,每个孩子都是个体,一刀切的标准毫无科学可言。孩子有自己的脱纸尿裤时间,或许在两岁半以前,或许在三岁半以后,急也没有用。
02 过早脱掉纸尿裤,只会害了娃!
1.伤身
从生理上来说,1岁前婴幼儿的膀胱、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以及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故而1岁前的孩子不具备自主控制排便能力,还需要纸尿裤来“加持”。如果这时候进行如厕训练,不仅违背孩子的生长规律和意愿,而且会对还未发育成熟的肌肉和器官造成不良影响。
2.伤心
即使孩子年满1岁,身体条件允许进行如厕训练,但这个阶段的孩子,还不能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试想一个不太会说话的孩子,怎么能清晰表达出“我要尿尿”的想法呢?
因为孩子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就没办法自己解决大小便问题,就要一天换数次床单,洗N次衣服,拖N+1次地板,如此繁重的工作会使我们身心俱疲,很有可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就对小宝宝发脾气,小宝宝对大人的情绪很敏感:
“你怎么连上个厕所都不会说呢?”
——宝宝紧张害怕
“这么大了还尿裤子,羞!”
——宝宝羞愧内疚
让孩子“伤心”的后果又会反作用在行为上:对上厕所产生负面情绪,抗拒排便,开始憋尿憋便,时间长了,容易得上尿路感染或便秘。不仅如此,不耐烦和厌恶还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
所以说,不要太早脱掉纸尿裤,这既是为了孩子着想,也是减轻自己的工作量。
03 耐心观察孩子需要如厕训练的信号
发现孩子是否准备好了脱纸尿裤,远比到了年龄更重要。
只要宝宝出现下面信号中的任何一种,就可以开始如厕训练了:
1.可以听懂家长的指令;
2.纸尿裤保持达两个小时以上的干爽;
3.拉粑粑的时间开始变得规律;
4.渴望屁屁保持干爽,纸尿裤湿了会表达不舒适;
5.愿意模仿大人上厕所的样子;
6.能够自己坐在小马桶上;
7.能够自己提裤子、脱裤子。
04 让孩子学会自己大小便需要准备什么?
当宝宝做好告别纸尿裤的准备,我们就可以开始蓄谋已久的“如厕训练”了。
一个适合他的小便盆
对于便盆的选择有几点可以作为参考:
高矮要合适,方便宝宝自己坐,不会有危险;
方便清理便盆,倒掉宝宝的排泄物是每天的必须功课,保证清洁也是很重要的;
可以选择可爱造型的便盆,比如男宝宝可以用的小青蛙造型等;
一条训练裤或舒适的小内裤
训练裤在裆部填充吸水材质。尿湿后,里面会被浸湿;尿量不大,外面还是干燥的。训练裤能清洗,重复使用。
宝宝不接受训练裤,可以直接穿小内裤。
宝宝的小内裤要全棉质地,不要有蕾丝或花边,也不能太紧,以防孩子感到不适。
绘本或动画片
几乎所有的宝宝都喜欢看动画片,家长不妨从这一点入手,比如让宝宝看一些关于如何自主如厕的动画片和童书。
在看到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做某件事时,宝宝一定会模仿他的动作,这时再加上家长的好言相劝,宝宝戒掉纸尿裤,学会自主如厕就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
亲身示范
宝宝有“模仿”的天性,大人上厕所时,可让宝宝在旁边看,自己放慢动作,边做动作边解读。
不过大人的动作对宝宝来说有一定距离感,最好是找已经会自主如厕的其他小朋友,在宝宝面前“表演如厕”,经常看就会学着模仿了。
做好受挫的心理准备
引导不顺是很正常的,控制好情绪,永远给宝宝鼓励,即使尿裤子了,也用平常心对待。
可以对宝宝说:“宝贝你尿到地板上啦,没关系,我们来一起把它擦干净,妈妈希望下次宝宝可以提前告诉妈妈哦,妈妈带你去找马桶哦。”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或快或慢,但是该来的那一天总会到来的。着急只会伤害孩子。我们还是慢下来,拉着孩子的小手,等等他。
* 图文源自网络,侵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