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均衡,从施儿佳开始!

首页>育儿讲堂 > 育儿心得 >
孩子“窝里横,出门怂”,背后暴露了3个家庭真相
时间:2019-11-29 09:59:56 作者: 点击

1、“窝里横”,多源于无规则的爱
有一次,我带女儿到朋友家玩。刚好遇到她儿子在家里闹,非要买跟姐姐一模一样的小猪佩奇,朋友刚开始不肯买,因为觉得同样的玩具,姐姐和弟弟可以轮流玩啊。结果她儿子大发脾气,不停地哭闹。朋友连忙哄儿子:“好了好了,我给你买还不行吗!”儿子哭得更大声了:“我现在就要,你现在就去给我买!”朋友赶紧让老公出门买去。而儿子在爸爸走后,立马不哭了。
每一个窝里横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对规则不清、无限宠溺的父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杨杰老师认为:妈妈的一味妥协,孩子只会从妈妈身上学到两样东西——第一,发脾气;第二,只要自己坚持发脾气,妈妈迟早会妥协。
用满满的爱富养孩子当然很重要,但无原则的溺爱孩子却容易造成孩子没规矩,不懂尊重,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和任性!
2、“在外怂”,可能是这两个原因
✎ 01.离开家,缺少安全感
孩子在家享受众星捧月般的围绕,一旦离开了这样的环境跟其他人相处时,就容易失去安全感。而在面对外人时,继续“横”不仅没有效果,还有可能遭到反击。
大人不在身边,无法提供贴身的保护。孩子此时孤立无援,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更不知道怎样亲近他人,进而产生受挫感。
“窝里横,出门怂”的孩子,内心其实是孤独和害怕的。
✎ 02.父母的越俎代庖
一个小姑娘想去玩秋千,可是两个秋千都已经有人在玩了。带娃的爸爸,看到女儿想玩又不敢上前,就直接走过去,跟正在荡秋千的小朋友说:“你们可以让给妹妹先玩一会儿吗?”
生活中,很多父母会像这位父亲一样,当孩子和同龄人接触时,总是忍不住替孩子出头。看似解决了问题,实际上却剥夺了孩子学习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孩子需要在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社交中,通过对方的眼神言行、事情的起因、自己的情绪等,学会感受和判断对方的立场,以及选择自己该怎么做。
3、父母如何引导?
找到问题的“病根”,就可以试着这样引导娃了。
✎ 01.在家中建立明确的规则
所以,在制定规则后,只有坚决执行,孩子才会知道你的界限在哪里。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或者别扭就放弃规定。
不要只顾眼前,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明确知道怎么做对孩子的成长是好的。作为家长,如果自身经常更改或者放宽规定,孩子也会难以管教。
图片来源:电影《都挺好》
✎ 02.教会孩子如何表达和发泄情绪
在家“窝里横”的孩子,往往表达能力有限,除了大哭大闹,想不到别的办法解决问题。久而久之,情绪表达和沟通能力就会落后于同龄的孩子。让孩子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孩子要学会思考自己的感受,考虑自己的做法会对别人产生什么影响。
当孩子发脾气时,不要直接阻止,先学着理解和接纳孩子,抱抱他,告诉他:“妈妈知道你不开心,你现在生气,可以发一会儿脾气。”“但****,我是不会答应的,因为......”一方面提醒孩子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存在,另一方面也坚定地告诉他,发脾气不会达到目的。
✎ 03.为孩子创造社交机会
社交能力是在孩子与他人、尤其是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获得的一种能力,所以想要让孩子获得社交能力,家长要教给孩子具体的社交方法。
尤其是让孩子学会以他人能接受的方法获得想要的东西。比如,当孩子想要加入其他人的游戏时,可以教导孩子友好地向别人发问:“我可以参加你们的游戏吗?”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可不可以?”当孩子与别人争抢玩具时,父母要耐心引导,陪孩子一同想出更好的办法,学会说服别人与自己分享玩具。
环境的体验和见识的积累,都能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大胆,在公共场所不再胆怯。
孩子身上,反映的是父母的思想和言行。
没有天生的“坏孩子”,只有后天不会教的父母。
说到底,孩子“窝里横,出门怂”的也挺好解决,父母不宠溺,不包办,既给予,也克制,孩子自然能平衡发展,聪明识大体。

分享到:

公司名称:上海今古合生命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0 施儿佳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443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