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均衡,从施儿佳开始!

首页>育儿讲堂 > 育儿心得 >
儿子考98分,妈妈患抑郁症:参照式育儿到底有多害人?!
时间:2019-09-28 09:20:28 作者: 点击

“我太失败了!”
说这句话的是杭州的秦老师,作为一所重点小学的语文老师,秦老师在儿子5岁时,就让他上小学,对儿子的要求也永远是100分。
有时孩子考了98分,她就会训斥道:“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考了100分,你为什么考不到……”
可是,孩子却似乎越来越难以达到妈妈所期待的目标。
今年4月,儿子居然考出了72分的成绩,失望至极的秦老师留了一封遗书,服药自杀。
幸运的是,经过抢救,秦老师保住了性命。医生诊断,秦老师患有严重的抑郁症。
此事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难怪孩子会考不好,因为考100分是家长的希望,而孩子更想做自己!”
“家长怎么能这样?这是生个孩子还是生个百分机器啊?”
“做她的孩子太难了,孩子没有抑郁简直是奇迹”。
……
看得出,大家都不认同秦老师的观点。
也确实,“永远是100分”的标准,对于孩子来说实在是太难达到了。
心理学研究认为,只有父母的期望目标是孩子能接受的,而且通过努力可以达到时,才能产生激励作用。如果期望目标过高,只会适得其反。
1过高的期望,容易伤害孩子
在前段时间的一场教育公益大讲堂上,俞敏洪讲了一个真实的案例:
孩子参加高考考了638分,比北大录取分数线低了30多分。虽然无缘北大,但他的成绩也算不错了,可以读个重点院校。
孩子的家长可能是觉得以孩子的实力,是应该考取北大的。他们没有肯定孩子的努力与所取得的成绩,而是不停地抱怨指责:
“平时就叫你小心点,让你细心点,告诉你不要粗心......”
“高考就这么一次,进北大的机会就这么失去了!”
父母的否定与责备,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失败。不到一周时间,在这种心理折磨下,孩子精神分裂了。
本来应该有个不错的前程,却因为父母的打击,落得如此结局,实在是让人痛心!
身为父母,都希望孩子优秀,但是如果不考虑孩子的实力,一味要求孩子达到自己的期望,只会伤害孩子。
真正懂得如何爱孩子的父母,会放下过高的期待,理解接纳孩子,鼓励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2切合实际的期望,更容易让孩子进步
曾经看过一个泰国短片。
短片中的小男孩,热爱踢足球,但他基础不好,头球的技术基本为零,教练也觉得他没有前途。
男孩妈妈了解到男孩的情况后,鼓励孩子道:“教练说你很努力,也有进步,但是还需要再努力一点点。”
孩子听了妈妈的话很开心,他更加刻苦地练习踢球,可是,他的球技还是不如别人。这时,他自己都想要放弃了。
妈妈坚定地对他说:“你一直都很努力。原来都不会用头顶球,现在都能做到了。每天再努力一点点就好。”
每天努力一点点,并不难,小男孩做到了。最终,在赛场上,小男孩用头球为球队争得了决定输赢的一分。
视频中,妈妈说:“我可能不是最好的妈妈,因为我并不是想我的孩子总是得第一名,我只是希望他每天超越自己一点点,最大的胜利就是胜于自己。”
不得不说,这位妈妈的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不对孩子有过高的要求,接纳孩子的现状,鼓励孩子每天超越自己一点点,恰恰是激发孩子自信与上进心的力量。
3如何把握期望的限度
常听到有些家长对孩子说这类话:
“我当年没考上XX大学,你一定要考上。”
“我当年想学弹钢琴,家里条件不允许,你一定要学。”
……
可能这些家长自己都没意识到,不知不觉间,他们把孩子当成了弥补自己人生缺憾的工具。
演员海清表示:“孩子不是我们后半生的延续,他是他自己新生命的开始,不能用他来满足我们的遗憾,不能给孩子过多的期望。”
父母不可能对孩子没有期望,那么如何把握期望的限度呢?
1、让孩子做自己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中说:“真正高层次的教育,是让孩子做自己,成为自由的人,做一个他自己原本期待和喜欢的样子。”
美国男孩弗林10岁时,因为觉得妈妈做饭不好吃,就想自己动手做饭。父母对此给予了支持。
他们给弗林买了一大堆烹饪书籍,给他打造“专属厨房”,还给他报了厨艺班。
在父母的支持下,弗林苦练厨艺,17岁那年就受邀到白宫做饭,成为“料理界的小贾斯汀”。
让孩子做自己,孩子才更有可能走向成功。
2、让孩子跟自己比较
朋友说,她小时候拿成绩单给妈妈看,妈妈看完后会说:
“这次比上次多考了十分呢,你进步啦!”
“上次你考了班级第十九名,这次是二十五名,退步了六名啊,自己查找一下原因,争取下次进步哦!”
……
妈妈的这些话,让朋友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跟自己比较上,也让她逐渐成长为今日自信而上进的自己。
让孩子跟自己比,今天跟昨天比,这次跟上次比,如此比较才能让孩子充满信心,一天天地进步下去。
3、父母保持平常心
演员胡可曾在微博中发文称:“人生爱好各不相同,或余音绕梁,或芳香四溢,或随心所欲……”
配图中,安吉在优雅地弹钢琴,小鱼儿在愉快地烤串。
胡可接受孩子们的差异,不拿他们做比较,这种平常心造就了迥异画风中各得其所的快乐。
把三个儿子送进斯坦福的陈美龄说:“我觉得,作为父母,我们不要要求孩子一定要进入好的大学,只要孩子成长为一个快乐的人,懂得感恩,我们的教育就应该可以说成功了。”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
父母保持平常心,不给孩子提过高的要求,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就是最好的教育。

分享到:

公司名称:上海今古合生命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0 施儿佳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443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