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均衡,从施儿佳开始!

首页>育儿讲堂 > 育儿心得 >
孩子爱闹脾气,还真不是“惯的”……
时间:2019-09-26 08:53:44 作者: 点击

1
前段时间,有位妈妈留言,说自家4岁儿子特别爱闹脾气。
有一点小事不顺意,就说要赶妈妈走,说“不爱妈妈”。
而且孩子又很善变。
比方说她让孩子洗澡:
孩子会先说不要妈妈洗,要爸爸给洗。刚洗完,又说不要爸爸了,非要妈妈给穿衣服。
妈妈很困惑,是不是自己教育方式出了问题,是不是应该对孩子再严厉一点。
其实这种事儿挺常见的,好多孩子在老师面前,或者在比较严厉的亲人面前,都挺乖的。
但在对自己比较宽容的亲人(通常是妈妈)面前,就会爱发脾气、爱哭,变得非常的“作”。
但实际上,越是“作”的孩子,就越是需要我们透过表象,去理解他行为背后的信息。
2
教育家简·尼尔森博士在她的著作《正面管教》中,就一针见血的指出:
“当孩子觉得自己没有人爱或者不重要的时候,他们往往会以错误的方式寻求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孩子所有的这些磨人、错误的行为,归根结底,只为了达到4种目的中的一种或几种。
01寻求过度关注
以寻求关注为目的的孩子,“作”的方法,比较好识别,通常就是“我要你为我忙得团团转”。
有一回带着孩子去医院,候诊的时候,旁边坐了一位妈妈,也是带着两个孩子。
她家是大宝生病了,二宝也就5岁左右,在旁边一直不太安分。
开始时是在地上跳来跳去,妈妈说让她不要跳,她不跳了,但很快就说想上厕所。
妈妈带着上完厕所,她马上又说想回家,不住的在哼唧。
最后妈妈有点烦躁,从后背拍了二宝一巴掌,二宝马上委屈的大哭。
二宝确实有点闹人,但分析她的行为会发现,她只是希望妈妈能够给她更多的关注。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关注就代表着爱。
当父母去玩手机、抱着家里另外的兄弟姐妹,在孩子眼里,都是一种威胁,她觉得她的爱被夺走了。
所以他就是要“作”,就是要用各种方法,把父母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
▶如何对待这种“作”法?
想要关注的孩子,其实打她、吼她,都只是暂时的效果。
父母不如多用共情和积极的倾听,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关注。
可以多给孩子一些相处时间,满足孩子想要关注的心理。
抱孩子一会儿,请孩子帮点儿小忙,给孩子读个小故事,都会很有帮助。
02寻求权利
以寻求权利为目的的孩子,通常就是“越说越不听”,他们的潜台词是“你管不了我!”。
这个可能也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作”法。
有时候我们越是唠叨“关电视吧,快写作业吧”,孩子越是要磨蹭。
儿童心理学专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战》一书中写道:
“不论什么时候,当我们命令或者强迫孩子做事情的时候,就会导致权力之争。”
孩子这个时候“作”,其实是因为他渴望被尊重,不希望被命令。
▶如何对待这种“作”法?
对待这类的孩子,其实可以用启发式提问或者有限的选择代替来命令。
比如对孩子说“现在7点了,按照我们的约定,现在该干什么了?”“你是想先写数学作业,还是先写语文作业?”。
这些问句,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有权力。所以效果会比直接命令:“你现在去写作业”效果要好。
03报复
以报复为目的的孩子,通常的潜台词是:“我要让你感觉跟我一样糟”。
前面提到的那位妈妈,家里孩子有时候会说赶走妈妈、不爱妈妈,其实并不是孩子真的不爱妈妈了。
只是他感觉很糟糕,但是他不知道应该怎样才能让爸爸妈妈了解他的感受。
所以他就用这种说狠话的方式,来让他身边的人,感觉跟他一样糟糕。
他心里的恳求其实是:“帮帮我,我很伤心。”
▶如何对待这种“作”法?
我们知道了孩子的心理,其实就可以试着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如果我们留意到了自己的做法,可能伤害到了孩子,那么可以认可孩子的感受,对孩子表达歉意。
另外可以多倾听孩子的感受,帮孩子分析他遇到的问题,同时多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他,愿意帮助他解决问题的。
04认为自己能力不够
这种“作”的方法,通常孩子会表现得自暴自弃,甚至破罐子破摔。
之前有一档真人秀节目,记录了演员马雅舒一家的生活。
马雅舒的女儿米雅3岁多,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却不会自己上厕所。
幼儿园表示,如果米雅在两星期内还没有学会自己一个人独立上厕所的话,就会被学校退学,马雅舒才开始着急起来。
她想从教女儿提裤子开始,但女儿却始终拒绝学习。
哪怕妈妈已经帮助她,把裤子提好了一半,孩子仍然拒绝提好剩下的部分。
很多人认为米雅是公主病,但这其实只是孩子认为自己能力不够的表现。
妈妈马雅舒对米雅事无巨细的照顾、帮助,让米雅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怀疑,她试都不试,就想尽早放弃。
▶如何对待这种“作”法?
对待这类孩子,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操之过急。
要把心态放从容,发自内心的信任她,让她先对自己有信心。
其次是要花时间训练孩子,不要放弃她,温和和坚定的陪伴她练习。哪怕只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也要多鼓励孩子。
3
孩子“作”,其实归根结底,就是这4种心理动机。
每一个很“作”的孩子,内心都是在意父母,并且爱着父母的。
他只是还不太会表达,需要我们多观察,去发现他行为背后,隐藏着的那些潜台词。
当我们破译出了这些密码,就会发现,我们的那些吼骂是多么的残酷。多给孩子的那些耐心和关爱,又是多么的值得。

分享到:

公司名称:上海今古合生命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0 施儿佳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44355号